close

知識問題|<<桃花扇>>內容、主題及藝術表現技巧是什麼?桃花扇 

發問者: ◎~~~~~D仔~~~~~~◎ ( 初學者 5 級)
發問時間: 2008-05-10 23:09:21
解決時間: 2008-05-14 21:57:52
解答贈點: 15 ( 共有 0 人贊助 )
回答: 1 評論: 0 意見: 0
[ 檢舉 ]
網友正面評價
100%
共有 2 人評價
本人因為想多了解桃花扇裡面的東西,可是本人缺乏這方面之知識想請教各位大大^^"桃花扇 

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桃花扇 

回答者: 雲端的天使 ( 實習生 1 級 )
擅長領域: 政黨政治 | 中國文學
回答時間: 2008-05-11 21:11:41
[ 檢舉 ]桃花扇 
《桃花扇》的內容是藉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 李香 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歷史。侯方域題詩宮扇贈 李香 君﹐二人相戀。馬士英﹑阮大鋮欲與侯方域結交﹐通過畫家楊文驄表示願代出資促成侯﹑李的結合。 李香 君怒斥馬﹑阮﹐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勵﹐亦對此事加以拒絕。武昌總兵左良玉率軍移食南京﹐朝野震動﹐侯方域修書勸阻﹐阮大鋮誣以私通和做內應的罪名﹐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揚州督師的史可法。李自成攻陷北京﹐馬士英﹑阮大鋮等迎立福王﹐並對復社文人進行迫害﹐準備強逼 李香 君嫁與漕撫田仰為妾。 李香 君堅決不從﹐矢志守樓﹐倒地撞頭時﹐血濺侯方域所贈的宮扇。楊文驄在宮扇血痕上畫成桃花圖﹐ 李香 君遂將桃花扇寄與侯方域。清兵南下﹐攻陷南京﹐ 李香 君﹑侯方域先後避難於棲霞山﹐在白雲庵相遇﹐共約出家。孔尚任企圖通過這個愛情故事﹐描寫明末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﹐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﹐抒發“興亡之感”。

  孔尚任採摭的史實﹐始於明崇禎十六年(1643)﹐終於清順治二年(1645)﹐以清代統治者徵求山林隱逸作結。崇禎十七年(1644)三月﹐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破居庸﹐進昌平﹐攻下北京﹐推翻了明王朝。接著吳三桂勾結清兵入關﹐李自成腹背受敵﹐在北京僅居一月有餘﹐便被迫離去。《桃花扇》在第二十六齣《賺將》之前﹐用一半以上的篇幅﹐反映了這一歷史背景。崇禎十七年(1644)五月﹐逃亡江南的福王朱由崧﹐在南京即皇帝位。明年改元為弘光。不久清兵南下﹐南京陷落﹐朱由崧被俘。《桃花扇》正是要從這段史實中揭示出明朝“三百年之基業﹐隳於何人﹖敗於何事﹖消於何年﹖歇於何地﹖”(《桃花扇小引》)。

  孔尚任在《桃花扇小識》中明確指出﹕權奸“進聲色﹐羅貨利﹐結黨復仇”﹐導致了南明的覆亡。基於這樣的認識﹐他對南明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﹑鬥爭﹐以及政治的腐敗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和相當深刻的揭露。君是昏君﹐臣是佞臣。半壁山河已是不存﹐昏聵的弘光帝卻一意聲色犬馬﹐尋歡作樂。第二十五齣《選優》描寫了他在清兵南下時﹐關心的仍是“享帝王之尊”﹐“有聲色之奉”。至於作者著力批判的人物馬士英﹐他在亡國大難臨頭之日﹐想到的仍是“一隊嬌嬈﹐十車細軟”﹔阮大鋮更是賣官鬻爵﹐倒行逆施。“幸遇國家多敵﹐正是我輩得意之秋”﹐則是他們的心靈寫照。當朝權臣如此﹐掌握重兵﹑賴以保衛疆土的江北四鎮黃得功﹑高傑﹑劉良佐﹑劉澤清也是“國仇猶可恕﹐私怨最難消”﹐一味爭奪地盤﹐相互殘殺。總兵許定國在清軍兵臨城下時﹐殺了高傑﹐帶領清兵連夜南下﹐爭“下江南第一功”。就連坐鎮武漢的左良玉﹐也藉剿檄奸臣為名﹐領兵東下﹐致使江北淮揚千里營空﹐清兵乘虛而入﹐直搗江南﹐最後導致了南明王朝的覆亡。《桃花扇》用藝術的手段十分真實地再現了這一段歷史。

  南明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﹐政治上黑暗﹑腐敗﹐已是千瘡百孔﹐無可救藥。雖有史可法這樣的賢明正直的官員﹐也是孤忠無助﹐只能困守揚州﹐束手無策。正像《拜壇》一齣的眉批所說的:“私君﹑私臣﹑私恩﹑私仇﹐南朝無一非私﹐焉得不亡﹗”《桃花扇》首先從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來揭示南明王朝覆亡悲劇的原因﹐這一點是寫得非常深刻的。

   作品在痛斥閹黨權奸的同時﹐熱情歌頌了李香君﹑柳敬亭﹑蘇昆生﹑卞玉京等下層人物。女主角李香君的形像﹐塑造得更是光彩照人。作為秦淮名妓的李香君﹐處在受人歧視和凌辱的社會地位。然而她有膽識﹐有政治遠見。《罵筵》一折﹐不畏強暴﹐當著馬士英﹑阮大鋮的面直言詈罵:“堂堂列公﹐半邊南朝﹐望你崢嶸。出身希貴寵﹐創業選聲容﹐後庭花又添幾種。”“東林伯仲﹐俺青樓皆知敬重。乾兒義子從新用﹐絕不了魏家種。”老藝人柳敬亭﹑蘇昆生關心國家安危﹐不惜出生入死。《修札》﹑《投轅》中的柳敬亭機智﹑勇敢﹐為挽救危急的局勢﹐前去下書﹐終於阻止了一場即將爆發的內訌。


參考資料
http://140.128.103.1/web/
2008-05-11 21:13:41 補充
對《桃花扇》裡的男主角復社文人侯方域﹐孔尚任的態度也是鮮明的。他支持明末東林復社文人的政治主張﹐同情侯方域的遭遇﹐指斥魏閹餘孽對他的迫害。同時﹐也寫出了他性格中軟弱動搖的一面﹐對復社文人的“調嘴文章﹐當不得廝殺”﹐以及留戀征歌選舞等﹐亦有微諷。
2008-05-11 21:14:14 補充
孔尚任截取南明王朝從建立到覆亡的這段歷史作為創作題材﹐描寫“朝政得失﹑文人聚散”(《凡例》)﹐“藉離合之情﹐寫興亡之感”(《先聲》)。這就不可避免地要寫到清兵南下時的揚州之戰。史可法受馬士英﹑阮大鋮排擠﹐統率四鎮﹑開府揚州。他忠於明王朝﹐耿介正直﹐決心保住揚州。然而只剩3000殘兵﹐不可能挽回敗局﹐最後沉江而死。《誓師》﹑《沉江》等齣主要描寫了他的保衛揚州的事蹟。這些場面出現在明亡後僅僅50年的舞台上﹐觀眾中又不乏明朝的“故臣遺老”﹐必然在感情上引起強烈的共鳴﹐喚起他們的亡國之痛。因此﹐《桃花扇》所抒發的這種興亡之感﹐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﹐給人們在思想上以極大的震盪。
 
2008-05-11 21:15:10 補充
《桃花扇》的藝術成就
人物形像的塑造 《桃花扇》中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像﹐上自帝王將相﹐下至藝人妓女﹐不下二﹑三十個。作者在《桃花扇綱領》中曾把所有人物﹐分為左﹑右﹑奇﹑偶﹑經五部。其中有主有次﹐有褒有貶。在孔尚任的筆下﹐人物雖在一部﹐但性格各異﹐互不雷同。例如馬士英﹑阮大鋮同為魏閹餘黨﹐彼此又有差異。馬士英有權有勢﹐喜歡受到別人的趨奉﹐貪鄙而無才略。阮大鋮則狡詐﹑陰險﹐善於出謀劃策。孔尚任既寫出了他們結黨營私﹑荒淫腐朽的共同特徵﹐又把握住他們之間性格﹑面貌不同的分寸。又如柳敬亭﹑蘇昆生﹐他們同是江湖藝人﹐卻有著不同的個性﹐一個機智﹑詼諧而鋒芒畢露﹐一個憨厚而含蓄
2008-05-11 21:15:43 補充
《桃花扇》中寫了許多同類的人物﹐在相同之中寫出了不同﹐使他們大都具有毫不重復的個性特徵。作為妓女﹐李香君和李貞麗﹑卞玉京﹑鄭妥娘等大有區別。作為武將﹐左良玉和黃得功﹑劉良佐﹑劉澤清﹑高傑﹑田雄等相比﹐形像更為鮮明。
2008-05-11 21:16:42 補充
李香君是《桃花扇》的女主角﹐她色藝非凡﹐穩重中稍覺矜持。她的老師蘇昆生﹐恥於與權奸為伍﹐離開阮大鋮門下﹐給她後來的重氣節﹑有政治遠見的性格特點作了鋪墊。她有明確的生活目的和理想﹐她和侯方域的結合﹐主要是建立在憎恨魏閹餘孽這一共同的政治態度上。《傳歌》﹑《眠香》等齣把她推向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的漩渦
2008-05-11 21:17:23 補充
《卻奩》一齣﹐刻畫了她的反抗性格﹐使她在政治上放射出新的異彩﹐突出了她性格中剛烈的一面。當她知道這些妝奩出自阮大鋮之手時﹐憤怒地朝侯方域說:“官人是何說話﹐阮大鋮趨附權奸﹐廉恥喪盡﹔婦人女子﹐無不唾罵。他人攻之﹐官人救之﹐官人自處於何等也﹖”於是她拔簪脫衫﹐唱出了“脫裙衫﹐窮不妨﹔布荊人﹐名自香”。此時的李香君不但成了侯方域的“畏友”﹐也同時贏得了復社文人的尊敬。
2008-05-11 21:17:44 補充
她一直堅守反對權奸﹑反對邪惡勢力的正義立場﹐表現出不為利誘﹑不畏強權的鬥爭精神。她對侯方域的愛情﹐更多地出於她的政治態度。在李香君的形像上﹐堅貞的愛情和反對權奸的政治態度緊密結合在一起。在李香君的經歷中﹐愛情的不幸遭遇和國家的覆亡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。在這一點上﹐《桃花扇》擺脫了一般才子佳人戲劇的俗套﹐取得了新的藝術成就。
2008-05-11 21:18:04 補充
《桃花扇》中的某些人物﹐孔尚任力求寫出他們的性格的多面性﹐把他們放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中加以塑造﹐並使他們的性格和故事情節的發展維持有機的關聯﹐成為劇中不可或缺的登場人物。楊文驄便是這方面的一個突出的例子﹐他能詩會畫﹐風流自賞﹐游離於復社文人和阮大鋮之間。他和侯方域﹑秦淮名妓李貞麗有交往﹔又是馬士英的親戚﹑阮大鋮的盟弟。他促成侯方域﹑李香君的結合﹔又想利用李香君為阮大鋮拉攏復社文人。《卻奩》之後﹐他對李香君有所不滿﹐但在危及侯﹑李生命的嚴重關頭﹐又出力保護他們。孔尚任寫出了楊文驄性格的各個側面﹐使他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藝術形像。同樣的例子還有李貞麗。
2008-05-11 21:18:22 補充
《桃花扇》對於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寫法。在正面人物形像中﹐寫柳敬亭﹐筆酣墨飽﹐點染成趣﹐處處有戲﹐富有傳奇性﹔寫李香君﹐純用工細的白描手法﹐不追求離奇的情節﹐深刻地挖掘她的內心世界﹐並在重要的關目上突出地刻畫她的性格。這寫法的不同﹐實際上也正反映了他們性格上的差異。對反面人物形像﹐如馬士英﹑阮大鋮﹐則更多地採用誇張的手法﹐並通過人物的行動來揭露他們的醜惡本質。
2008-05-11 21:19:14 補充
結構 《桃花扇》所反映的明末社會生活極為廣闊複雜。孔尚任巧妙地以侯方域﹑李香君的離合作為貫串全劇的中心線索﹐細針密線﹐連環相牽﹐互相生發。侯方域一線連結史可法﹑江北四鎮﹐以及駐紮在武昌的左良玉。李香君一線則以南京為中心﹐牽動弘光皇帝﹑馬士英﹑阮大鋮等朝臣和秦淮水榭諸色藝人。先寫侯﹑李的定情﹐復社文人和阮大鋮的鬥爭﹔再寫侯﹑李由合而離﹐插入左良玉引兵東下﹐侯方域修札﹐柳敬亭投轅。侯方域因權奸迫害﹐投奔史可法。兩條線索﹐南北交插﹐寫出了南明覆亡的歷史。疏密相間﹐跌宕有致。最後﹐侯﹑李在江山換主的情況下﹐由離而合。






arrow
arrow

    loveandga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